香港人權資訊中心今日發表《香港人權報告2024》,報告指出在國安體制持續鞏固下,香港的人權及自由狀況持續惡化,維護人權的機制受到結構性的侵蝕。香港的人權問題不再是偶發性個案,而是香港政府透過法律、行政、科技與文化等多重工具,構建出來的一套制度性壓制架構,並正向跨境擴展。
儘管政府對外持續宣稱社會「穩定」、「復常」,報告揭示,實際上市民正面對持續的審查與白色恐怖。表面合法、但選擇性執行的行政手段——例如稅務審查、場地及發牌規管等——被用來打壓新聞自由及民間活動,而不必動用明顯武力或逮捕。這類「隱性鎮壓」不易引起國際社會即時反應,卻有效讓政府對目標群體進行騷擾及施壓,並向整體社會展示寒蟬效應。
報告重點包括以下六項趨勢:
(一)國安體制進一步擴權
2024年通過的《維護國家安全條例》進一步賦權予行政機關,例如行政長官可隨時簽發具法律效力的國安證明書,國安委的決定更明文排除在司法覆核之外,削弱法律監督並擴大行政干預空間。
(二)司法獨立受損與法律援助收緊
法院在國安案件中角色邊緣化,律師被審查、法援審批收緊,導致公益訴訟難以推進。例如新田科技城司法覆核申請人謝世傑,於報告期內遭到騷擾,及後於2025年初被捕並退出訴訟,顯示提起公益訴訟的公民社會人士面對的壓迫。
(三)監控升級與跨境打壓擴展
政府擴建閉路電視網絡,並探討應用人工智能與人臉識別技術。針對網上言論的煽動罪檢控增加。報告亦揭示,跨境情報滲透行動已擴展至海外港人社群,務求阻止海外港人針對中國及香港作出批評及倡議。跨境打壓的威脅越來越普遍及有全球化的趨勢。
(四)行政打壓與「法律戰」成為常態
當局透過稅務審查、發牌限制、場地封鎖等方式,選擇性壓制記者、公民團體、藝術團體及社區組織,形成一套不動聲色但極具破壞性的行政打壓模式。雖形式上「合法」,實質上構成政治干預,削弱新聞自由、公民參與與結社自由。
(五)和平集會消失,公民參與遭到瓦解
報告指出,香港已連續四年無大型示威,包括五一遊行、六四悼念及七一遊行。儘管警方聲稱自2022年起未有正式拒絕任何遊行申請,報告揭示,警方實際上透過非正式渠道、預防性審查與人身風險壓力達到「無聲禁令」的效果,令申請人知難而退。
至2024年3月,逾7,300名於2019年反修例運動中被捕者仍未有定案,面對長期檢控懸置與高刑期風險,情況殘酷且違反正當程序。
(六)文化與教育自由受限,愛國教育滲透校園
政府以國安為由強化對文化與教育的審查,取消演出、下架圖書、排斥具批判意識的藝術創作。今年4月15日「國家安全教育日」重現灌輸式宣傳,正如報告所指,當局配合課程設計與教師、學生監控制度,令人憂慮學術自由與思想多元遭到全面滲透與扼殺。
建議與呼籲:
報告提出26項建議,包括:
- 呼籲國際社會制定對港人權政策,支援公民社會與海外港人;
- 聯合國機構應加強對香港的獨立監察與追責機制;
- 跨國企業應落實人權盡職審查,拒絕配合政治審查與監控要求;
- 中國與香港政府應撤銷《港區國安法》與《維護國家安全條例》,釋放政治犯,恢復法治與基本自由。
香港人權資訊中心發言人表示:
「我們製作這份報告,是希望讓香港人權的惡化有據可查、有跡可尋。我們不願人權倒退在黑暗中悄然發生,而不被記錄、不被追究。」
「即使在壓迫之下,香港人仍展現驚人的創意與韌力,無論在本地還是海外繼續發聲、記錄與組織。我們希望這份報告不只是觀察,更是一份行動的起點。」
下載報告全文(只有英文):https://hkchr.org/wp-content/uploads/2025/04/HKCHR-HumanRightsReport2024.pdf
新聞稿全文下載:https://hkchr.org/wp-content/uploads/2025/04/HKCHR-PRESS20250424.pdf